原標題:“飯大爺”來了 西安市新城區探索老年助餐新模式紀實
▲社區志愿者為老人送餐上門。 趙楊博 文/攝
“我每天都在這兒吃飯,咱這么好的助餐點,早該有個‘字號’了!‘飯大爺’這名字貼切,你看,我不就是一個‘飯大爺’嗎?”11月10日,家住西安市新城區韓森寨街道新園社區的張大爺走進社區老年助餐點,爽朗的笑聲感染著現場所有人。
“在家吃飯太冷清,每天就燒一兩個菜,燒多了吃不完還心疼,F在有了老年助餐點,不僅能吃上營養均衡的‘四菜一湯’,還能和老伙伴們一起聊天,很舒心。”張大爺高興地說。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和規模的迅速擴大,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成為全社會關心的問題。新城區韓森寨街道在解決轄區內空巢、獨居和行動不便老人的就餐問題上,創新推出老年助餐點,不斷提升為老服務水平。
“老年助餐點價格十分便宜,早餐3元、午餐7元,晚餐有粥和小菜。在晚餐之前,老年助餐點還提供饅頭、包子、花卷,都是1元,很實惠,特別受老年人歡迎。目前在這里就餐的65歲以上老人,有600位之多。” 新園社區黨委書記高靜介紹,新園社區老年助餐點由普天小學免費提供100余平方米的場地,自去年11月起就為轄區老年群體提供助餐服務了。
不僅要讓老人吃得舒心,還要讓他們吃得放心。為此,韓森寨街道加大對老年助餐點的監管,定期檢查食品安全,并要求老年助餐點備餐間干凈整潔,生熟食材分開儲存,杜絕交叉污染。
其實,像新園社區“飯大爺”這樣的老年助餐點,在韓森寨街道不止一個。
在公園南路社區老年助餐點,老人們被“餃子節”的幸福包圍著。每周二,公園南路社區老年助餐點都會舉辦“餃子節”,社區工作人員和轄區老年人一起包餃子、拉家常。此舉讓轄區老人感受溫暖的同時,又使老年助餐點成了一個“社交圈”,老人有啥不明白的事,現場就可向老朋友們或者社區的年輕人請教。
“年輕人不容易,為了讓我們能吃一碗熱乎乎的飯,冒雨送上門,我真是覺得過意不去,太感謝他們了。”愛民社區的王爺爺和白奶奶老兩口,一提起愛民社區老年助餐點的志愿者們便贊不絕口。
去年10月,愛民社區老年助餐點一“開張”,老兩口就成了那里的?。讓白奶奶意想不到的是,社區志愿者們看到老兩口年事已高、腿腳不便,每逢陰雨天,飯一做好,就會趕緊打包,為老人送餐上門。
“飯大爺”老年助餐點,并不是短期的助老嘗試,而是將長期有效發揮作用,使更多老年人受益。
韓森寨街道黨工委書記于迅表示,針對為老服務難題,韓森寨街道邀請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及新園社區等5個社區書記參加,現場開方,計劃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利用駐地企事業單位臨街門店,以無償、低償等形式進行共建或單獨建設老年助餐點。按照轄區人口分布,韓森寨街道再新布置3個點。屆時,韓森寨街道將以6個助餐點輻射轄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以“飯大爺”為品牌,做到形象統一、服務規范、功能齊全,著力打造品牌化、連鎖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老年助餐新模式。項目建成后,“飯大爺”將實現轄區老年人就餐15分鐘全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