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互聯網信息中心“陜西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平臺發布了《關于開展清理破壞陜西房地產市場秩序違法違規有害信息專項整治的公告》。公告稱,即日起將開展為期一月的清理破壞陜西房地產市場秩序違法違規有害信息專項整治。新浪陜西“長安潮,放肆浪”主題活動對獨立地產評論人李連源先生進行了訪談。

▲李連源,簽約專欄作家,獨立地產評論人,陜西萬人購房團團長,城市住宅運營研究專家,新浪陜西十大V影響力自媒體。
記者:李老師,就目前來看,西安城市人居發展的潮流,或者趨勢在您眼中是怎么樣的?
李:中國樓市經過20多年市場化發展,已走過近兩輪過程,其間西安居民住宅由原先人均不足10平方米到如今人均近40平方米,發生了很大變化,居住品質得到根本提升。
城市骨架不斷拓展,新興樓盤此起彼伏,與此同時樓市高速發展導致住宅(低品質)同質化嚴重,高樓大廈不斷竣工,高密度有恃無恐,城市化讓居住品質長期停滯不前,人們開始反思從平房、大院到多層、高層、超高層建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
從人居發展角度看,住宅首先應便于居住,滿足不同年齡階層的現代化居住需求;其智能化應與時俱進,要體現居家生活的便捷,能夠滿足物質精神等多重需要;要有足夠的綠化、運動、健身及休閑空間,低密度,便于臨時應急疏散,要有足夠的康養設施,以滿足日益增加的老齡化人口。
歸根結底,住宅要服務于居住者,因此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是永恒法則,恪守住就抓住了樓市趨勢。

記者:李老師,您對于購房者置業有怎么樣的建議?
李:住宅市場化二十余年來,能夠滿足居住基本需求的老房子都到了更新換代的關口,一大批第一批居者也悄然進入近老齡或老齡時代,換房已被提到議事日程。與此同時,一大批普通收入階層及新晉西安人還在為購買首套的首付而奮斗著,市場交易依然活躍。
無論一套或二套改善,目前都面臨一個較大問題,即房價的居高不下,所以買房倍感艱難。
筆者以為,越是此時越不能以價而論(誰價低買誰抑或相反),反到應該認真分析自己需求,從工作生活主訴求出發,以便利度確定位置,以性價比確定樓盤,切記性在價前!以明確市政交通或地鐵的區域為宜,這樣即便物理距離較遠,也可通過城市快速交通縮短時空,前景可期。在選擇住房面積時,應量體裁衣,不貿然買大;選擇按揭方式時,盡可能使用公積金貸款,要在留足生活預算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用最大程度的貸款年限。
買房中有許多人非常忌憚因貸款而產生的利率,誠然這是一筆巨額、且不能忽略的數字,但從地價、房價、通脹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后還是比較劃算的,因此不要因過分計較利率而影響購房。尤其首套購房者,先入為主是關鍵。
記者:您認為西安哪個項目或區域有可能會成為西安的潮流人居符號?
李:記得幾年前我給西安幾個新區曾賦予了自己的涵義:陜西人的經開,西安人的高新,休閑者的曲江,奮斗者(年輕人)的西咸,頤養的(老年人)浐灞,田園化的西咸……
如今時過境遷,西安不僅新區迭起,有的區域項目已發生微妙變化。比如,我非常期待的西咸“立體城”曾被譽為人居潮流風向,如今“西咸新區有點急,立體城市在哪里?”的詰問猶在耳邊,項目卻早已不復存在。
從大西安區域發展看,存地越多的區域項目越有可能成為西安的潮流人居符號,比如西咸、灃東、浐灞等區域,至于潮流人居符號項目,至少在西安我還沒有看到,但肯定的說我已感覺到了它會在不久的將來如期而至,至少應該像成都七一城市森林花園那樣,不僅是網紅項目,而且是如我一般的期盼著坐等的潮流人居符號。

團長說:一套房屋承載一個家庭,所以房子對家庭而言尤為重要,因此房子也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永恒話題。從居有其所角度出發,不同收入階層實現其目的有多種途徑,比如公租房、廉租房、經適房、共有產權住房等,即便上述形式無法取得,也可以常態租賃房屋生活,所以購買不是唯一動作,不要非得把自己綁在購買商品房的“戰車”上,房子的終極目的是住,只要有住的地方,其生活依然可以五彩斑斕。
在租賃居住上,陸青小院給我們做出了杰出榜樣。陸青不是沒有能力買房,而是把租賃的一層房屋連帶一個小院打造成了一個知名IP,不僅讓自己及家人住的舒心,還讓一干朋友趨之若鶩,以走進小院為榮,帶給人一種全新的居住體驗。所以居住形式并不只是購買,租賃也是通向家庭幸福、安居樂業的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