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應洛,中國工程院院士,卓著的管理工程學家、教育家,中國系統管理學科的奠基人,工業工程學科的創始人。汪應洛長期致力于管理科學與工程教育事業的研究,他率先將系統工程的理論、方法融會貫通于管理工程、工業工程等領域,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系統管理學派。
立足學科前沿
1949年,汪應洛考入交通大學工業管理工程系。1952年,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大學生,汪應洛響應國家號召,奔赴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企業組織與計劃”專業研究生。此間,汪應洛寫出中國第一本管理教育著作《生產企業組織與計劃》。
1955年研究生畢業回校任教,1957年隨校西遷,從此扎根西北。在此后的歲月里,他便與中國管理工程研究和教育緊密相連,為我國管理工程、系統工程和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及相互融合做了大量系統性、開創性的工作,并將其理論與方法綜合應用于工程管理和社會經濟問題中。
20世紀80年代,他先后主持和參加了10余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具有創造性的成果。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支持論證問題即是其中典型。圍繞最受爭議的壩高和投資問題,1982年受中央多部委委托,汪應洛綜合發電、移民、航運、防洪等各種因素,建立數學模型,經優化計算,提出壩高185米、蓄水高175米的建議方案,成為最后采用方案。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以汪應洛為代表的課題組,向各級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建議報告,開展了深入的產業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力的新型商業模式和新型先進制造模式——服務型制造。
與教學科研相伴
汪應洛最鐘情的是科研教育事業。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經濟的改革與發展,亟須現代管理人才,經汪應洛等人不懈努力,管理學由一門邊緣學科,正式列入十二大學科門類,以文科為基礎的社會管理也因此受益,獲得學位委員會的認可。在此基礎上,汪應洛還推動成立了以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批管理學院,為管理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保障平臺。2010年,汪應洛設立“汪應洛青年學子獎學金”,旨在鼓勵在學習和科研中取得優異成績、有創新進取精神、有志為中國管理工程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35歲以下的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