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了解陜西省內鄉村產業脫貧模式發展現狀,直擊鄉村振興的熱點話題,探究農村種植產業發展與土地流轉的關聯程度。8月上旬,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赴鎮巴、合陽縣鄉村調研隊的成員們來到漢中市鎮巴縣小洋鎮小洋村開展調研活動。

▲村民們在填寫調查問卷
小洋村位于山青水秀,群山環抱的鎮巴縣小洋鎮,村域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73. 32畝,林地10810畝。轄3個村民小組,常駐村民341戶1252人。由于區域限制,可利用耕地面積較小,土地分布零散,土地流轉面積較小。小洋村兩委從實際出發,制定了小洋村“兩特色三提升”畜牧養殖和蔬菜生態種植脫貧產業規劃,大力發展養殖產業,同時將可利用的耕地由村委牽頭和村里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流轉土地,統一品種,發展蔬菜特色品種的種植。目前,小洋村通過特色養殖、種植產業的發展,帶動馮永成、鄒曉紅、馬升和等農戶實現脫貧致富,成為養殖、種植脫貧致富的先進典范,以實際行動證明了養殖、種植脫貧模式的成功。

▲隊員指導村民填寫問卷
科教興農戰略下,農業不斷進步發展,對于農民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新時代對農業發展的要求,同時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小洋村在包扶單位農科所的幫助下,積極舉辦蔬菜種植、牲畜養殖、農副產品初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大會,前前后后共培訓農戶和村鎮干部500余人。通過流轉土地,統一種植品種的形式,小洋村實現了蔬菜的規模種植,方便農業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種植效率有所提高。全村推廣新品種蔬菜的種植調整了小洋村的種植結構,蔬菜種植向著商業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以生態種植理念為指引,打出小洋村高品質黃花種植的招牌。
隨后隊員們挨家挨戶發放調研問卷,以問卷的形式收集農戶對土地流轉背景下種植產業轉型的建議。在與村民的交談中,隊員們感受到大部分農民對土地流轉政策的認同,展示出較高的土地流轉意愿。村民周大叔是小洋村上的一戶貧困戶,將自家的土地流轉給蔬菜合作社后,每年不僅可以收取一筆土地流轉金,還能免費領取蔬菜種子種植,最后由合作社統一包裝銷售,自己不再為蔬菜的銷售問題而擔憂。

▲隊員與村民進行交談
通過本次調研,隊員們感受到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村干部們都在為滿足農民們對更美好、更富裕、更幸福生活的需要而不懈奮斗在鄉村一線。小洋村成功實現整村脫貧的先進經驗,為其他貧困地區取得全面脫貧的勝利提供了模板。調研隊成員走向鄉村,親身傾聽農民的聲音,親眼所見駐村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也有所感悟,立志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鄉村振興奉獻青年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