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一位朋友送給我一只堯頭窯的粗瓷小茶碗,這個茶碗在我每次喝涇陽茯茶的時候才用到?粗执值拇、近乎原生態的手工,總感覺它有溫度,于是愛不釋手。

終于有一天,我有幸來到了澄城的堯頭窯遺址景區,這里雖然還未完全建成,但依然能讓人感覺到它的質樸與壯美,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里。

據解了,堯頭粗瓷是陜西渭北歷史上著名的漢族民間瓷窯,有著1300年的歷史,用這樣的茶碗兒喝茶是一種享受。堯頭窯陶瓷,主要是產于窯頭鎮,據《澄城地名志》記載,堯頭鎮古稱“窯頭鎮”,因瓷器窯較多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堯”與“窯”的發言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堯”這個優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窯的“窯”。堯頭鎮這一地名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與省內一百多個特色古鎮相比,堯頭古鎮依附于從古至今的特有的地形地貌之上,是淳樸的原生態,由過去人們居住的窯洞和柴(燒)窯而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這里溝壑縱橫、臺地輝映、小道蜿蜒、古樹參天,原住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之中,上世紀80年代新農村改造,大多數村民搬進新村,原有的村、窯、院舍等都廢棄了,由于地勢險峻,加之路窄且彎,村民們并未像其他村落荒棄后而拆掉老屋建材,所以房舍老窯雖然荒敗、坍塌,依然較為完整的保留著,這種自然而然非人刻意為之,是一種殘破、荒敗的美。

你看,那殘垣斷壁的院落、半幅坍塌的窯洞、瓷罐壘筑的院墻、荊棘向天的仙人掌、起伏蜿蜒的小路、還有不知名的野花……構成了一幅渭北原上獨有的水粉畫,令人暢想,叫人留戀!這種風景,在銅川的陳爐古鎮里似曾相見。但,堯頭古鎮卻有著一種野趣和荒涼和不羈之美,這種美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村民的遷出,村民遷出了,留下了完整的院落與景觀,雖經30年風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塌陷、沉積、生長,讓這里回味悠長。

曾經的堯頭窯以燒造生活用瓷而距我們生活很近,如今的堯頭窯是我國唯一現存完整的陶瓷遺址生態區,極具觀賞價值。這種老街、院落、車馬店等承接了原有態勢,古樸、自然,咖啡餐飲區、下沉餐吧、酒吧等,則融現代文化元素與古樸陶瓷文化于一體,表現出融合創新的時尚元素。漫步景區,古色古香的民居、獨具風韻的瓷器產品、色香味俱全的澄城特色美食……無不惹得你駐足,或體驗,或觀賞,或品味,讓休閑意味融入其中。

也許某一天你來到這里,在破敗的院落里小坐,看著地上不知名的野花,心血來潮時突發靈感,去老街上的陶藝吧動手做個連你也不知何物的陶件,說不定畢加索附體,一件偉大的作品就此誕生。
站在瘋長的仙人掌前,眺望著遠處陰郁的天,想著我的粗瓷茶碗和堯頭古窯,這是穿越的節奏,還是懷舊的古風?一切等你坐下來再慢慢道來。
(文中圖片均出自《西安舊事》數據庫) |